目前,我國智能測控裝置和部件在儀器儀表、包裝和食品機械、工程機械、環保機械、重機、印機等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核心智能測控裝置與部件進入產業化階段。其中,儀器儀表領域、包裝和食品機械領域發展較為突出,但智能測控裝置與部件整體技術水平依然較低,關鍵核心部件亟待突破。
1、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設備取得標志性成果
目前我國在石油石化、機械加工、食品制造等領域的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設備取得標志性成果。近年來,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重點領域已初步建立了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創新體系。電工電器、液壓氣動密封件、工程機械和重機等重點領域已建立六個公共服務平臺。同時,江蘇、上海、廣東、洛陽等一些省市相繼成立工業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013年4月,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牽頭的“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成立。另外,骨干企業的研發經費逐年提升,重點企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已超過5%。如,湖北力帝機床、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深圳精密達、上海派芬自動控制技術和深圳正弦電氣的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比重均達8%以上。北人集團、上海電氣(601727)、遼寧大族冠華、杭州科雷機電、湖北力帝機床、西安西電電力等企業新產品產值率達80%以上。
2、產業布局
(1)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空間布局不斷優化
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雖尚未形成明顯的產業集聚區,但集聚特征已基本呈現。如,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和珠江三角洲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化分布格局初步顯現。長三角地區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主要以江蘇、上海和浙江為核心區域,目前三省市根據各自的產業和科技基礎優勢,已培育了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環渤海地區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主要以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為核心區域,目前兩個重點區域均已通過強化區域優勢產業和培育特色鮮明企業方式,培育了一批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珠江三角洲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已在人力資源、科技、資本等生產要素市場、產業配套能力和政策支撐等方面具備較為雄厚的發展基礎,已初步顯現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聚發展特征。
(2)今后一段時期內,智能制造裝備將持續呈現出自動化、集成化、信息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
自動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是智能制造裝備的重要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裝備能根據用戶要求完成制造過程的自動化,并對制造對象和制造環境具有高度適應性,實現制造過程的優化。
信息化: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融合,帶來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變化。將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軟件技術“嵌入”裝備中,實現裝備的性能提升和“智能”。設計及制造過程的數字化、信息化與智能化的最終目標不僅是要快速開發出產品或裝備,而且要努力實現大型復雜產品一次開發成功。
集成化:智能制造裝備正向技術集成、系統集成的方向發展,主要體現在生產工藝技術、硬件、軟件與應用技術的集成及設備的成套,同時還體現在生物、納米、新能源、新材料等跨學科高技術的集成,從而使裝備得到不斷提高和升級,甚至發生深刻變化。
綠色化:資源、能源的壓力,使裝備必須考慮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全生命周期中,對環境負面影響極小,資源利用率極高,并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綠色制造是提高智能制造裝備資源循環利用效率和降低環境排放的關鍵途徑。